D 衛易萱 簡歷

衛易萱 witt@nccu.edu.tw

研究專長:明清小說,通俗文學,神魔小說,民間信仰等領域

Barbara Witt (衛易萱),德國人,現任台灣國立政治大學華人文化主體性研究中心博士級研究員,德國慕尼黑大學漢學系博士畢業。曾任德國維爾茨堡大學漢學系的研究助理與講師。研究專長為明清小說,通俗文學,神魔小說,民間信仰等領域;目前重點研究方向為明清婦女文化史以及數位漢學方法。
Barbara Witt is a Postdoctoral Researcher at the Research Center for Chinese Cultural Subjectivity at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Taiwan. She graduated with a PhD from the Institute of Sinology at Munich University, Germany. She was formerly a research assistant and lecturer at Würzburg University, Germany. Her research expertise includes late imperial novels, popular literature, novels about gods and demons and folk literature. Her current research projects involve the cultural history of women in late imperial China and the use of digital humanities strategies in Chinese Studies.

1. 教書經驗

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
傳教、娛樂、諷刺:由宗教改編的文學
明清時代「神魔小說」宗教文學的內涵與母題
明代大眾讀物與神明崛起
明清時代「神魔小說」專題

維爾茨堡大學漢學系
Contemporary Chinese Short Stories「英文」 【現代中文短篇小說】
Frauendarstellung in der chinesischen Literatur「德文」 【中國文學中的女性】
Zeitgenössische chinesische Kurzgeschichten「德文」 【現代中文短篇小說】
Traditionelle Literatur in neuem Gewand「德文」 【傳統文學的新衣服】
Die chinesische Heldenbiographie「德文」 【中國英雄傳】
Frauen in Ming- und Qing-Literatur「德文」 【明清文學中的女性】
Taiwan, Hongkong, Singapur「德文」 【臺灣、香港、新加坡】

慕尼黑大學漢學系
古代漢語複習班

 

2. 著作公開部分

學位論文

  • 「德文」Nezha in der Literatur: Wandel in der Darstellung des Dritten Prinzen zwischen dem 13. und dem 17. Jahrhundert am Beispiel von zwei Dramen und zwei Romanen【文學裡的哪吒:三太子形像13世紀到17世紀的演變,以兩部雜劇與兩本小說為列】,碩士論文,慕尼黑大學,2012年。
  • 「德文」Die „Nezha-Legende“ im Roman Investitur der Götter (Fengshen yanyi):eine literaturwissenschaftliche Untersuchung und Kontextualisierung 【小說《封神演義》中的「哪吒傳奇」:文學研究與廣義文本的比較】,博士論文,慕尼黑大學,縮微膠片,2018年.

專書

  • 「德文」Die „Nezha-Legende“ im Roman Investitur der Götter (Fengshen yanyi):eine literaturwissenschaftliche Untersuchung und Kontextualisierung 【小說《封神演義》中的「哪吒傳奇」:文學研究與廣義文本的比較】,Lun Wen – Studien zur Geistesgeschichte und Literatur in China 【《論文》系列】,第25冊,Wiesbaden: Harrassowitz,2020年。

期刊論文與專書章節

  • 「德文」„General unter Jiang Ziya, göttlicher Beistand für Jin Bifeng: Der Himmelskönig Li im Fengshen yanyi und Xiyang ji“【《封神演義》與《西洋記》中的李天王】, 時平與普塔克主編:《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之研究,第二集,Wiesbaden: Harrassowitz和上海鄭和研究中心,2013年。

書評:

  • Alexander C.Y. Huang: „Weltliteratur und Welttheater: Ästhetischer Humanismus in der kulturellen Globalisierung“,漢學研究通訊 127, 2013年。
  • 同張麗華與普塔克:簡論晚清小說《三寶太監下西洋》,《郑和研究》89期(2014年),頁12-22。
  • 「德文」„Abmilderung eines Vater-Sohn-Konflikts: Warum Yin Jiao im Fengshen yanyi seine Mutter nicht rächen kann【論《封神演義》裡的殷郊為何無法替母親報仇】,蘇費翔與Tilman Schalmey, Konflikt und Harmonie,2014年,頁92-106。
  • 「英文」„Child Imagery and the Depiction of Li Nezha in the Fengshen yanyi【嬰兒意象與《封神演義》中李哪吒的形像】. Ming Qing Studies 2015年,頁257-284。
  • 「英文」„Sanbao taijian Xiyang ji tongsu yanyi: An Annotated Bibliography“【《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文獻目錄選注】,Crossroads 12 (2015年),特刊。
  • 《重評哪吒的「叛逆性」:〈封神演義〉的廣義文本》,謝國興主編《哪吒與太子爺信仰文化研究》,2017年,頁97-132。
  • 「英文」„The Hagiographies of Tianfei in the Soushen daquan and the Zengbu shoushen ji“【《搜神大全》與《增補搜神記》中的天妃神話】,蔡潔華與甯馭主編:《媽祖信仰:歷史研究與跨文化比較》,里斯本:Centro Cientifico e Cultural de Macau,2018年,頁89-110。
  • 《強悍道童無底洞與榮格的兒童原型》, 《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之研究第三集,普塔克(Roderich Ptak), 時平主編,—北京: 海洋出版社,2020年。
  • 「德文」„Ist dies eine glaubwürdige Historie?“ Der Roman Fengshen yanyi und der Drei-Lehren-Synkretismus des chinesischen Altertums“【「可謂之信史哉?」《封神演義》與寄放中國古代的「三教合一」思想】,Maria Khayutina與Sebastian Eicher主編:Erinnern und Erinnerung, Gedächtnis und Gedenken: Über den Umgang mit Vergangenem in der chinesischen Kultur,Wiesbaden: Harrassowitz, 2020年。

學術會議論文

  • „Abmilderung eines Vater-Sohn-Konflikts: Warum Yin Jiao im Fengshen yanyi seine Mutter nicht rächen kann“, XXIII. Jahrestagung der DVCS, “China: Konflikt und Harmonie”, 09.-11.11.2012, Universität Trier (德國).
  • „General unter Jiang Ziya, göttlicher Beistand für Jin Bifeng: der Himmelskönig Li tianwang im Fengshen yanyi und Xiyang ji“. Tagung “Alltagskultur und Symbole in chinesischen Romanen (Yuan bis Qing)”. 23.-24.03.2013, 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ät München (德國).
  • 「明朝以降「哪吒三太子」在通俗文學作品中的角色以及《哪吒傳奇》的變化」,寰宇漢學講座,漢學研究中心,國家圖書館,台北(台灣)。
  • „Die Nezha-Legende哪吒傳奇des Fengshen yanyi封神演義“, Jahrestagung der China AG, 12.10.2013, LMU München (德國)
  • „Traces of Childhood: Children in Ming Dynasty Novels“, Internationale Konferenz zu Ming-Qing Studien明清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5.-6.12.2013, Academia Sinica, Taipeh (台灣).
  • 「孝子-逆子:論《哪吒傳奇》中的父子衝突」,儒家思想與中國傳統小說國際學術研討會,山東大學,濟南(中國),2014年3月9-12日。
  • „Child Imagery and the Depiction of Li Nezha in the Fengshen yanyi”. EACS Conference 23.-26.07.2014, Braga und Coimbra (葡萄牙).
  • „Gerechtigkeit im Angesicht des ‚himmlischen Willens‘天意: das Schicksal der Shiji niangniang 石磯娘娘 im Fengshen yanyi 封神演義“. XXV. Jahrestagung der DVCS, “Recht und Gerechtigkeit”, 7.-9.11.2014, WWU Münster (德國).
  • 「從《封神演義》道短篇小說:現代作家的哪吒故事新編」,旅行的文本、影像與媒介:中国文學與比較文學國際學會雙年會,復旦大學,上海(中國),2015年6月18-20日。
  • „Eine literaturwissenschaftliche Untersuchung der Nezha-Legende des Fengshen yanyi“, Jahrestagung der China AG, 05.03.2016, Uni Freiburg (德國)
  • „Is Nezha a Rebel? Defying the „Will of Heaven“ in Fengshen yanyi“. EACS 2016, 23.-28.08.2016, St. Petersburg (俄羅斯).
  • „Die Schaffung einer einflussreichen Vergangenheit im Roman Fengshen yanyi“. XXVIII. Jahrestagung der DVCS, „Erinnern und Erinnerung, Gedächtnis und Gedenken: Über den Umgang mit Vergangenem in der chinesischen Kultur“, 27.-28.10.2017, Universität Wien (奧地利).
  • 「強悍道童無底洞與榮格的兒童原型」,2018年《西洋記》與海洋文化國際研討會,浙江師範大學,金華(中國),2018年5月4-7日。
  • 「《封神演義》的跨領域性與明清華人通俗文化」,華人文化主體性研究中心舉辦的系列演講,政治大學,台北(台灣),2019年5月15日-6月12日,總共5講。
  • 〈明清木刻板《封神演義》插圖比較〉,2019「儒與藝:樂琴書以消憂」學術研討會,台北市立大學,2019年11月16日。
  • 〈Fengshen yanyi 封神演義 Illustrations: Bridging Religion and Entertainment〉,2019 Sinophone Studies in Europe and the Americas: International Young Scholars Conference,國立政治大學/國家圖書館,2019年11月19-21日。
  • 〈明代通俗小說《封神演義》的天意與孝道〉,「台灣宗教研究20年的回顧與前瞻」暨「敬天法祖」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民族所,2019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
  • 〈以改編情節表達思想內容:《封神演義》對其故事原文的批評〉,(2020年華裔學志國際會議)青年學者論壇:漢學的跨領域交談,輔仁大學,2020年9月25日。
  • 〈德國漢學之「儒與藝」研究〉,2020「都城與常理」暨「儒與藝」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市立大學,2020年10月31日。
  • 〈數位視野下華人通俗文學研究〉,《空間與觀念:數位視野下華人文化主體性》研究工作坊,國立政治大學,2020年12月1日。

 

3. 自己的研究和中心的關係

我以明清時代的華人文化為主要研究方向,尤其關注華人文化的多元發展。我對《封神演義》的研究主要關注在於,神魔小說在口傳與文人傳統中所顯出的一種文士筆下的民間信仰與文化。這些故事透過文本或戲劇、說唱等口頭文學在民間流傳至今,影響了華人對信仰和宗教的理解,以及風俗習慣。
我目前的一個研究計畫為「明清時代女人之間的互動」,透過收集、分析這方面的材料,期盼對這個尚未被充分研究過的領域有所啟發,讓古代的女性華人脫離她們在學術界的隱形,讓我們明白這群人的自我認同與她們獨有的文化傳統,尤其最近華人各領域研究逐漸關注性別議題,這方面的文化歷史研究可以給我們一個很重要的參考。
另外,我在華人文化主體性研究中心協助華人數位人文學研究群(D群)的工作,並且109年第一學期舉辦「宗教學與數位工具」讀書會以及109年第二學期開始會推動「數位漢學」系列演講,以增加D群與其他老師們的研究結合與補充個人研究明清小說所利用的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