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

目錄

出版書籍

書系編號編/作者書名出版社
L001川合康三中國的詩學政大出版社
A2001馬愷之主體、工夫與行動:朱熹哲學的新探索政大出版社
A3001蔡英俊游觀、想像與走向山水之路:自然審美感受史的考察政大出版社
B1001郭承天Transfiguration of Chinese Christianity: Local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政大出版社
B1002郭承天向下扎根,向上結果:2019現代中國本土基督教神學之發展研討會論文集政大出版社
B3001謝世維鴻濛妙觀:道教文化研究之多元面向新文豐
B3002謝世維道密法圓:道教與密教之文化研究新文豐
B3003謝世維諦觀法界:東亞視域下的華嚴思想新文豐
B3004謝世維道法縱橫:歷史與當代地方道教新文豐
B3005謝世維仙人指路:10個故事帶你進入道教的神秘世界秀威資訊科技
B3006楊鳳崗宗教在當代中國:共產黨統治下的存續與復興政大出版社
B3007謝世維游真贊道:道教研究的新視域(文化卷)新文豐
B3008謝世維真儀遊虛:道教研究的新視域(儀式卷)新文豐
C2001汪文聖華人倫理實踐:理論與實務的交會政大出版社

L001 川合康三 中國的詩學 政大出版社

川合康三
中國的詩學

內容簡介

在21世紀,中國古典文學的文學性還能發揮出來嗎?對此,本書從多方面展開探尋並嘗試作出回答:處於強固傳統之中的中國古典文學,無論在社會、文化發生巨變的現今,還是在未來,都是具有普遍性價值而能為人所接受的文學。由此,本書亦將勾勒出不同以往的中國古典文學的樣相。

作者介紹

川合康三(Kozo Kawai)

畢業於京都大學文學部、京都大學研究生院文學研究科,文學博士。曾任京都大學教授、國立台灣大學客座教授、美國Brandeis大學客座教授、國學院大學教授等。現為京都大學名譽教授。

目錄

《華人文化大師課程系列》序
第一章 何謂「詩」?何謂「詩學」?
第二章 傳統的一貫性
第三章 文學的從屬性價值
第四章 詩的道義性
第五章 詩的政治性
第六章 詩的社會性
第七章 肩負起詩的人們:文化共同體
第八章 規範的形成與展開
第九章 文學史與文學史觀
第十章 戀愛文學
第十一章 友情之詩
第十二章 女性的文藝
第十三章 詩與情感
第十四章 詩與景物
第十五章 風景的發現
第十六章 詩與修辭
第十七章 文學的動機
第十八章 從集團到個別
第十九章 詩與事實
第二十章 事實與虛構
第二十一章 可視與不可視
第二十二章 詩與諧謔
第二十三章 作者‧話者‧讀者
附:文學的存在意義
第二十四章 中國文學與日本文學
後記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954457
  • 規格:精裝 / 304頁 / 15.5 x 23 x 1.5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A2001 馬愷之 主體、工夫與行動:朱熹哲學的新探索 政大出版社

馬愷之
主體、工夫與行動:朱熹哲學的新探索

內容簡介

本書的關注點是朱熹思維中的心性論與工夫論,期望在前輩學者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一些新觀點,並探討某些尚未完全被釐清的議題。近幾年來,台灣的朱子學研究在中文、歷史與哲學三個學術領域裡皆有不少成果,但仍有進一步拓展的空間,因此我們號召了一群青年學者,在兩次工作坊上發表各自對朱熹哲學的提問與解答,盡量達成學術共識,以便使各自的反思激盪出共鳴似的迴響,另闢蹊徑地提出解析朱熹思維的新視角。

編者介紹

馬愷之 Kai Marchal

德國慕尼黑大學(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ät)漢學兼哲學博士(2006年),曾任教華梵大學哲學系以及東吳大學哲學系,現任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副教授,也擔任華人文化主體性研究中心副主任。專長為中國哲學史、宋明理學、比較政治理論以及倫理學。

 

林維杰

德國波鴻魯爾大學(Ruhr-Universität Bochum)哲學博士(2000年),曾任教南華大學哲學系,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專長為詮釋學、儒學與跨文化哲學。

目錄

導論/馬愷之、林維杰
朱子思想中的道德自我與世界圖像/黃瑩暖
朱子對周敦頤主靜工夫之疑慮及轉型:心性論視野下之還原及展開/黃崇修
朱子是懷疑論者嗎?/賴柯助
論朱子倫理學中「真知」的證成意涵/梁奮程
自我、規範以及情境:談朱熹的倫理思維/馬愷之
朱熹論感通與感應/林維杰
作者簡介
徵引文獻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855587
  • 叢書系列:歷史‧宗教+國學‧哲學
  • 規格:精裝 / 385頁 / 15.5 x 23 x 5.3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A3001 蔡英俊 游觀、想像與走向山水之路:自然審美感受史的考察 政大出版社

蔡英俊
游觀、想像與走向山水之路:自然審美感受史的考察

內容簡介

近代以來,關於「山水詩」的研究,或多集中於探討其義界與起源,或解讀詩人與詩作在山水題材上的經營與構作,近而闡明其中所體現的特定表現手法與審美旨趣。我試圖追問的論題是:在六朝這個階段,當我們承認有一種詩歌的次類型叫做山水詩,並且是在晉、宋之際謝靈運的手中完成的,那麼,在謝靈運之前或者之後,有關山水的感受與認知又是以怎樣的方式呈現?究竟反映了哪些問題?本書處理的方式,即在於透過感受經驗的視角以追索山水景物所以成為觀照對象的歷史脈絡,兼及這種觀照方式所牽涉到的心智想像活動。這種勾勒方式,對於古典文學與文化傳統之所以走向山水的感受歷程,或可提供一個比較明確的陳述。

作者介紹

蔡英俊 Tsai, Ying-Chun

英國華威克大學比較文學理論博士,研究專長為中國文學批評與當代文學理論,現職為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目錄

序論 人文山水:一個學術史的論題
第一章 「自然」概念的發展及其意義的轉換
一、前言
二、「自然」:關鍵詞的概念
三、語詞概念的「家族相似性」:自然、天下、天地、萬物
四、「天地」、「萬物」與「自然」:互文概念的形成
五、從「自然」到「山水」:「轉義」或「譬喻」的思維
六、結語

第二章 「自然」、「山水」與「風景」:概念的辨析與比較
一、前言
二、近代「格致之學」關於「自然」概念的引介
三、海德格關於古希臘「自然」概念的闡釋
四、文藝復興時代所發現的「自然」
五、山水詩與風景畫
六、結語

第三章 走向山水之路:感受知覺對象的移轉與美學概念的形成
一、前言
二、走向山水之路:感受知覺與「美學」概念的形成
三、空間想像與山水意識的變化
四、「游觀」與「想像」
五、結語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630405
  • 叢書系列:國學、哲學
  • 規格:平裝 / 366頁 / 15.5 x 21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B1001 郭承天 Transfiguration of Chinese Christianity: Local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政大出版社

郭承天
Transfiguration of Chinese Christianity: Local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內容簡介

Since Christianity was re-introduced to China in the early nineteenth century, Chinese Christianity has undergone a holistic “transfiguration” which both truthfully restores ante-Nicene Christianity and successfully adapts to the cultural contexts of Chinese and other societies. The theoretical and theological diversity of this book is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religious writings as well as that of the ante-Nicene fathers but may be deemed un-theoretical, un-academic, or un-theological by those theologians who received Western theological training, as that tends to be too hegemonic, emotionless, and archaic in the eyes of lay believers.

編者介紹

Cheng-tian Kuo is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of the Political Science Department and Professor of the Graduate Institute of Religious Studies at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 Taiwan. He specializes in religious politics. His major publications include Religion and Democracy in Taiwan and Religion and Nationalism in Chinese Societies (ed.).

Fu-chu Chou is Honorary Professor of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in Taiwan. His recent major publications are related to Chinese translations of the Bible.

Sian-chin Iap is Postdoctoral Fellow of the Research Center for Chinese Cultural Subjectivity at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 Taiwan. His research interests focus on Pentecostalism. One of his major works is Baptism in the Spirit: Lukan and Pentecostal Theology of the Holy Spirit (in Chinese).

目錄

Preface

Part I: Theologies and Theories of Chinese Christianity
Chapter 1
Ninety-Nine Theses of Chinese Christianity: Restoration and Adaptation
Cheng-tian Kuo
Chapter 2
Legitimate Diversity or Heretical Deviation: “Local Churches” and the Challenges of the Globalized Pluralistic World
Veli-Matti Karkkainen
Chapter 3
Contemporary Chinese “Pentecostal” Churches in a Globalized World
Allan H. Anderson
Chapter 4
Re-defining “Globalization” and “Christian Mission”: Contemporary Understanding of World Christianity and Chinese Christianity
Peter Tze Ming Ng

Part II: Case Studies
Chapter 5
“The Breaking of the Outer Pers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lf and the Church in Watchman Nee’s Mature Ministry
Paul H. B. Chang
Chapter 6
Evaluation of Chinese Bible Translation by Rhetorical Analysis of John 13–17
Yun-hsuan Kuo, Fu-chu Chou
Chapter 7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Indigenous Christianity in China: A Class-Culture Approach
Ke-hsien Huang
Chapter 8
Restoration and Revelation in the True Jesus Church: Sources of Indigenization
David A. Reed
Chapter 9
MAX WEBER IS ALIVE AND WELL in Ho Chi Minh City: Comparison of Church-State Relations in China and Vietnam
Ray Yun Wang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630467
  • 叢書系列:歷史、宗教、人文、藝術
  • 規格:平裝 / 254頁 / 15.5 x 23 x 1.3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B1002 郭承天 向下扎根,向上結果:2019現代中國本土基督教神學之發展研討會論文集 政大出版社

郭承天
向下扎根,向上結果:2019現代中國本土基督教神學之發展研討會論文集

內容簡介

馬丁路德發起的宗教改革運動至今剛過了五百週年,而西方基督教大規模傳到中國社會也已經超過百年。不論是西方基督教宗派所建立的差會,或者是中國基督徒建立的本土教會,都致力於基督教的本土化;在神學、儀式、倫理、或組織上,華人教會之間已顯示出不同的特色與本土化程度。從比較的觀點,本書特別關注本土教會與西方宗派顯著的差異。固然有些本土教會有如曇花一現,但是許多本土教會由於比西方宗派教會更能適應當地的文化風俗傳統,因此擴展迅速,不但超越西方宗派教會,甚至回到西方國家擴展其教會。

編者介紹

郭承天

政治大學政治系特聘教授、宗教所合聘教授。著有Church, Capitalism and Democracy in Post-Ecological Societies、Religion and Democracy in Taiwan、《國族神學的民主化》、《末世與啟示:啟示錄解析》。

 

周復初

中央大學榮譽教授、臺北市召會長老。曾著述多篇聖經翻譯研究的論文,最近著述的專著是《追求更好:論聖經翻譯》,2019年由聖經資源中心出版;另有著述論文〈再思《聖經》「概念合一」語法的翻譯〉,刊載於《編譯論叢》第11卷1期(2018年3月)。 

 

張證豪

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博士候選人。曾撰寫與希臘文研究相關的論文:〈從全球化視野探討不同聖經譯本間的差異:以新約中的“ψυχή”為例〉,收錄於《認識耶穌,贏得基督:中國基督教本土與全球發展》。

目錄

序言
主題一 神學與解經
徐弢 / 試析「三元人論」在第4-6世紀捲入的神學爭論
陳小雯 / 景教、羅明堅、倪柝聲「人觀」的靈魂研究
羅晟、周復初、徐淑瑛、王世平 / 聖經修辭格在譯本中的能譯與不能譯:以約翰壹書二章17-28節為例
歐秀慧 / 從語用學看耶穌的語言策略:以對打水的撒瑪利亞婦人為例

主題二 實證研究
葉先秦 / 張巴拿巴的中國本土神學:以《角聲報》為主要材料的探討
吳義雲 / 倪柝聲及其倡導之地方教會的崇拜模式
劉大為 /「關係式國家」:中國基督徒國家觀的調查及其本土化問題
趙翠翠 / 當代基督徒的身分焦慮及其心態研究
張世忠 / 從聖經生命觀探討大學生知覺生命教育之影響
黃葳威 / 直播不NG?基督教電臺網路直播之傳播模式分析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882163
  • 叢書系列:政大出版社.歷史宗教
  • 規格:平裝 / 274頁 / 15.5 x 23 x 1.4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B3001 謝世維 鴻濛妙觀:道教文化研究之多元面向 新文豐

謝世維
鴻濛妙觀:道教文化研究之多元面向

內容簡介

在對宗教概念的反省,以及對道教學門特殊性的思考下,本書以多元的角度,探討道教研究的可能性。本書由三個部分、七個篇章所組成,從不同的面向探討道教研究在研究方法的開展,研究面向包含道法關係、儀式與法術、傳承系譜、身體研究、地方道教研究、道教醫療、視覺文化與物質文化等。

編者介紹

謝世維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東亞語言研究所博士。現任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教授,美國普度大學、加州柏克萊大學訪問學人。著有《天界之文:魏晉南北朝靈寶經典研究》、《大梵彌羅:中古時期道教經典中的佛教》、《鴻濛妙觀:道教文化研究之多元面向》、《道密法圓:道教與密教之文化研究》等專書以及中、英、日文學術論文數十篇,編著有《太上洞玄靈寶空洞靈章經校箋》、《經典道教與地方宗教》、《華人宗教與國族主義》、《諦觀法界:東亞視域下的華嚴思想》等著作。

目錄

導論
第一部分 中古道教符圖傳統
壹、祕文與玉符──中古三皇文傳統之研究
貳、真形與神圖──道教三皇文視覺文化初探
參、真文與靈圖──早期道經中圖像觀念探討

第二部分 宋元道教的內修與傳承
肆、聖傳與教法──宋元時期的「東華派」探討系譜
伍、玄珠歸太乙──當代西方對宋元以後內丹研究之回顧

第三部分 當代道教的道法與實踐
陸、道法與地方──以臺南和意堂為核心的考察
柒、附身與儀式──臺灣民間宗教醫療之考察
結論
參考書目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722887
  • 叢書系列:新文豐-宗教(道教)類
  • 規格:平裝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B3002 謝世維 道密法圓:道教與密教之文化研究 新文豐

謝世維
道密法圓:道教與密教之文化研究

內容簡介

道教與密教的研究涉及奇幻瑰麗的法術儀式群像,在人、神、鬼、妖交融的場域,以一種靈活、即興、混搭的姿態,回應人與社會的需求。道教與密教的互動,如星河,沉穩規律的運行,蘊藏偏離變動,寧靜深邃的夜空,涵納毀滅生成。那超越世間的權柄,召喚著各色護法、官將,與在地的鬼祟妖異對峙、協商。歷史長河中,一幅幅凝結又奔馳的光影文本,化作儀式圖像,是河面上變化萬千的粼粼波光,是融合中的迴蕩,是細節的綻放,是道教與密教的相遇之所。

編者介紹

謝世維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東亞語言研究所博士。現任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教授,美國普度大學、加州柏克萊大學訪問學人。著有《天界之文:魏晉南北朝靈寶經典研究》、《大梵彌羅:中古時期道教經典中的佛教》、《鴻濛妙觀:道教文化研究之多元面向》、《道密法圓:道教與密教之文化研究》等專書以及中、英、日文學術論文數十篇,編著有《太上洞玄靈寶空洞靈章經校箋》、《經典道教與地方宗教》、《華人宗教與國族主義》、《諦觀法界:東亞視域下的華嚴思想》等著作。

目錄

壹、緒論
貳、殺伐與捉斬──宋元時期官將元帥文本之戰爭意象
參、密法與道術──穢跡金剛法與靈官馬元帥秘法中的驅邪法式研究
肆、道統與密術──宋元道教清微法與地方密教傳統
伍、斗母與行持──早期斗姆摩利支天文本探討
陸、圖像與密儀──斗姆與穢跡金剛之圖像問題
柒、佛母與咒法──以《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之「密教心要」為核心
捌、結論
引用書目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722924
  • 叢書系列:新文豐-宗教(道教)類
  • 規格:平裝 / 268頁 / 15 x 21 x 1.3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B3003 謝世維 諦觀法界:東亞視域下的華嚴思想 新文豐

謝世維
諦觀法界:東亞視域下的華嚴思想

內容簡介

華嚴思想是一片遼闊弘深的海洋,自中古時期開始,滋養著東亞漢文化圈的靈魂,許多高僧名士,潛入這片寬廣之洋,在深淵之中,領略華嚴的莊嚴光彩,契入生命的至高圓滿,引發無限的哲思,抵達想像的極致。其思想的效應,如同經典所揭示的因陀羅網,網中珠輝玉映,呈現相繫一體的整體法界。華嚴法界所展現的壯麗與恢弘,是體證的圓滿境界,也展現著東亞漢文化圈精神文明的精深與博大。本書透過華嚴之眼,諦觀思想篇章,如同在生命之洋擷取一瓢,輕啜著華嚴義理的深邃與廣袤。

編者介紹

謝世維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東亞語言研究所博士。現任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教授,美國普度大學、加州柏克萊大學訪問學人。著有《天界之文:魏晉南北朝靈寶經典研究》、《大梵彌羅:中古時期道教經典中的佛教》、《鴻濛妙觀:道教文化研究之多元面向》、《道密法圓:道教與密教之文化研究》等專書以及中、英、日文學術論文數十篇,編著有《太上洞玄靈寶空洞靈章經校箋》、《經典道教與地方宗教》、《華人宗教與國族主義》、《諦觀法界:東亞視域下的華嚴思想》等著作。

目錄


織田顯祐/從七處八會的結構看《華嚴經》的基本思想
張文良/宗密的《大乘起信論》觀:以宗密的教判說為中心
高承學/兩位華嚴宗哲學家的比較研究:李通玄對法藏「六相」和「攝化境界」的賞析
板橋勇仁/華嚴思想與京都學派:以西田幾多郎的哲學為中心
酒井潔/《華嚴經》與《單子論》:村上俊江對萊布尼茲的接納
越建東、賴文英/賴鵬舉先生之「華嚴義學與盧舍那造像」
謝世維/漢傳准提佛母經典之嬗變:以華嚴密學《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之「密教心要」為核心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722955
  • 叢書系列:新文豐-宗教(佛教)類
  • 規格:平裝 / 190頁 / 15 x 21 x 0.9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B3004 謝世維 道法縱橫:歷史與當代地方道教 新文豐

謝世維
道法縱橫:歷史與當代地方道教

內容簡介

本書涵蓋歷史研究與當代實地調查研究的各種面向,有助於我們在研究過程中,讓歷史研究與當代實地調查研究進行合作,不再侷限於經典,以開敞的視野去觀照道教的多樣性、獨特性。通過歷史文獻與實地調查研究的對照,試圖讓歷史道教與當代地方道教進行綜合性比較研究,分析古典道教自宋元以來與新道法的複合情況,探尋如何形塑近代地方道教。這些研究個案提供一些方位標記,重新考察宋元以來不同區域的道教經歷何種的發展與演變,進而形塑出當代多元豐富的道教傳統。這個嘗試期盼補足傳統道教研究的盲點,進而開拓我們對「道教」的認識。

編者介紹

謝世維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東亞語言研究所博士。現任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教授,美國普度大學、加州柏克萊大學訪問學人。著有《天界之文:魏晉南北朝靈寶經典研究》、《大梵彌羅:中古時期道教經典中的佛教》、《鴻濛妙觀:道教文化研究之多元面向》、《道密法圓:道教與密教之文化研究》等專書以及中、英、日文學術論文數十篇,編著有《太上洞玄靈寶空洞靈章經校箋》、《經典道教與地方宗教》、《華人宗教與國族主義》、《諦觀法界:東亞視域下的華嚴思想》等著作。

 

林振源

法國高等研究學院 (The École pratique des hautes études, EPHE) 宗教學博士,現任國立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兼執行長。主要研究地方宗教及道教儀式,著有〈正邪之辨,道法之合:臺灣北部道法二門源流〉、〈閩南客家地區的道家儀式:三朝醮個案〉、〈敕水禁壇:台灣北部道教醮儀中的驅邪法〉等學術論文數十篇,編著有《臨水百人修行錄》。

目錄

導論
『歷史篇』
常志靜(Florian C. Reiter)
Five Thunders Ritual (Wulei fa五雷法) of the Song, Pure Tenuity (Qing-wei dao-fa 清微道法) in the Yuan, and their Significance in Daoist History
Bibliography

謝世維
宋元道教清微法與地方密教傳統
一、前言
二、從〈清微道法樞紐〉看清微派對密教的態度
三、《道法會元》卷 6〈玄一碧落大梵五雷秘法〉
四、《清微元降大法》卷 13〈西極真梵大覺慧命 五雷上經〉
五、天罡大聖與相關法術文獻
六、地方密教法術傳統
七、結論
引用書目

松本浩一
普度儀式的成立
一、前言
二、孤魂厲鬼和中元節
三、從施餓鬼到普度
四、道教的普度文獻
五、水陸齋
六、結論
引用書目

酒井規史
被篡奪的茅山宗師之地位
一、前言
二、宋代茅山與上清經籙的宗壇
三、茅山宗師地位的篡奪事件
四、篡奪事件的背景
五、小結
引用書目

王崗
明代淨明道與江西地方社會
一、明代淨明道概覽
二、「十二真君」的地望及其崇拜聖跡
三、有關淨明道的歲時慶典
四、劉淵然的淨明譜系
五、江西地方淨明傳統
六、十縣一州淨明道廟網絡
七、地方香火崇拜
八、結論
引用書目

高振宏
朝封、道封與民封:從三個例子談敕封對神祇信仰的形塑與影響
一、前言
二、翊靈昭武大使溫太保
三、金闕、玉闕上帝二徐真君
四、風火院田元帥
五、結語
引用書目

張超然
自我身分、倫理性格與社會象徵:道與法的根本差異與複合現象
一、前言
二、道與法的根本差異之一:文化程度與自我認同
三、道與法的根本差異之二:倫理性格與社會象徵
四、道與法的複合現象
五、餘論
引用書目

『當代篇』
林振源
地方道教研究:以閩南與臺灣道法二門為中心
一、前言:地方道教研究
二、臺灣道教概況
三、閩南與臺灣道法二門
四、醮儀
五、禁壇
六、結論:多樣性與典型的地方道教儀式
引用書目

譚偉倫
從贛西北佛、道度亡儀式看二教共通儀式結構
一、前言
二、正文
三、結語
附錄一 萬載株潭佛教道土度亡醮(兩天半)
附錄二 銅鼓棋坪龍虎山分派先天正一顯應雷壇 度亡超拔(五旦六夕)
引用書目

巫能昌
道和做覡:閩西上杭一帶的道教傳統
一、前言
二、上杭一帶道壇的科法傳統和儀式分類
三、結語
引用書目

巫能昌
閩西客家地區的道教儀式:三朝醮個案
一、前言
二、背景和準備
三、科儀概述
四、相關討論
五、小結
引用書目

羅 丹、徐天基
華北地方道教儀式:以當代河北廣宗縣三旦夕村醮為例
一、前言
二、鳥瞰:廣宗鄉村社會的宗教生活
三、打醮:道教科儀的部分
四、餘論
引用書目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723051
  • 叢書系列:新文豐-宗教(道教)類
  • 規格:平裝 / 688頁 / 15 x 21 x 3.4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B3005 謝世維 仙人指路:10個故事帶你進入道教的神秘世界 秀威資訊科技

謝世維
仙人指路:10個故事帶你進入道教的神秘世界

內容簡介

  • 驅魔道士的法力怎麼練成的?
  • 飛升成仙,長生不死是真的嗎?
  • 內丹修練是怎麼一回事?仙丹有用嗎?
  • 一張符咒就能召請天兵神將鬼神助陣?
  • 長生不老、畫符、齋醮、大睡八百年、修仙、煉丹、出陽神、天師道、敦煌藏經洞、西王母……,說到道教,你還會想到什麼呢?

道教的範疇極廣,在歷史上包括正一派住觀道士、正一派火居道士、全真教出家傳統、地方法師傳統、扶乩傳統為中心的道壇、養生居士團體、修練的隱士傳統等差異極大的不同範疇。其中道觀道士與火居道士是道教的教職人員與儀式專家,也是道教的核心人士,但是道教也存在於宮廷文化、士人傳統以及平民百姓的日用之中,貫穿社會各階層;凌越亙古千年。

   道教是建立在古代中國宗教、思想、文化傳統的基礎上所形成的宗教傳統,古代宗教與巫祝傳統、神仙信仰、道家學說、陰陽五行思想、讖緯學說等都是道教的泉源。中國士人一方面實踐儒家理想的經世之道,心靈卻寄託於超俗的道教生活。隱逸自然的生命情趣、道教的價值與理想,才是士人內心的嚮往,是一種內在的文化空間,讓心靈能夠自由徜徉。古代許多的士人或有道齋、道室的生活空間,也持齋奉戒、閱讀道經、習持科儀、修煉丹藥等,體現一種道教的生活情懷,著述常常與個人的道教志趣融合,結合道術、神仙,充滿著道教的超俗想像,從修仙、煉丹到禮懺、齋醮,蘊涵豐富的道教內容。這不但是私領域的追求,更是心靈與生命的最終關懷。

   本書由專家寫下10篇生動的道教故事,從包羅萬象的主題探索道教的神祕世界!

編者介紹

謝世維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東亞語言與文化研究所博士,現任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特聘教授。專長領域為中古道教經典與文獻、道教與佛教交涉研究、中國宗教研究。

 

李忠達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現任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專長為道教內丹學、易經、禪宗、宋明理學。

目錄

緒論/謝世維
秘篆靈符──神秘的道教符圖世界/謝世維
重塑與融合──漢魏六朝「道教」史/李龢書
漫漫離家路──走入社會的唐代道教女性/方韻慈
九轉金丹練成仙──連蘇東坡都愛的內丹功/李忠達
脫去儒服,我們也學道──宋朝士大夫的道家世界/李長遠
上窮碧落下黃泉──翱翔在道教與文學的世界/高振宏
玄儀特授──近代四川地方道教中的全真科儀/蔣馥蓁
十里洋場的分岔路──現代天師與仙學先驅的宗教人生/李志誠
流沙退卻後的古韻風流──道教在敦煌/張鵬
東亞道教文化──「桃」意象及其流衍/賴思妤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267782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4.8 x 21 x 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B3006 楊鳳崗 宗教在當代中國:共產黨統治下的存續與復興 政大出版社

楊鳳崗
宗教在當代中國:共產黨統治下的存續與復興

內容簡介

此書為宗教在當代中國的狀況和變化提供了一個解釋框架和鳥瞰圖景。作者採納政治經濟學的進路,在大量事實描述的基礎上,建構起宗教的「三色市場」、「短缺經濟」和「寡頭壟斷」等一套理論,為全面理解當代社會的宗教現象提供了理論工具,引起西方和中國學術界的高度重視。此書已被翻譯成韓文、義大利文出版,並將翻譯成俄文出版。

編者介紹

楊鳳崗Yang Fenggang

現任美國普度大學(Purdue University)社會學教授、普世東亞宗教研究中心(Center on Religion and the Global East)主任;獲得天津南開大學哲學碩士、美國天主教大學(The 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社會學博士;曾任科學研究宗教學會(Society for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Religion)會長,並且擔任東亞科學研究學會(East Asian Society for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Religion)的創會會長;兩次獲得學術協會的傑出論文獎;研究專長包括中國宗教變遷、美國移民宗教、宗教社會學理論。

目錄


中文譯本自序
原書前言
原書致謝

第一章 解釋宗教的生命力
範式的轉變
宗教需求、供給和管制
宗教經濟的政治本質

第二章 為社會科學研究宗教而對宗教的一個定義
社會科學中對宗教的定義
宗教的定義與分類

第三章 中國馬克思主義無神論及其政策意涵
無神論的多種形態
馬克思主義理論學者的「新鴉片戰爭」
「宗教是文化」
戰鬥的無神論堅持己見與學術界的抵制
結論

第四章 共產黨體制下的宗教管制
1949-1957年:整合收編與控制
1957-1966年:社會主義改造
1966-1979年:鏟除
1979-2010年:加強管制
實施控制的部門
結論

第五章 中國宗教的三色市場
定義與命題
紅市
黑市
灰市
三色市場的動態

第六章 共產黨統治下的宗教短缺經濟
宗教短缺經濟裡的需求動態模式
根除宗教的舉措失敗了
抑制需求
強制的替代
其它替代品
靈性覺醒
尋道者比比皆是
供應長期短缺
調節供需平衡
結論

第七章 宗教寡頭壟斷動力學:中國及以外
其他社會的三色宗教市場理論
四種政教關係類型
多元主義,多元性,以及多元化
偶然發生和故意為之的多元主義
寡頭壟斷宗教的動態
結論

附錄 宗教市場理論在中國的來龍去脈
參考文獻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954495
  • 叢書系列:政大出版社.歷史宗教
  • 規格:精裝 / 252頁 / 15 x 21 x 1.8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B3007 謝世維 游真贊道:道教研究的新視域(文化卷)新文豐

謝世維
游真贊道:道教研究的新視域(文化卷)

內容簡介

臺灣的道教研究有其特色,同時也積極的與國際的道教研究接軌,本書搜羅臺灣新一代的道教學者研究著作。這些學者學門訓練不同,展現出多元多音的研究面貌,豐富過去的道教研究,也標誌了新世代道教研究的特色。本卷為文化卷,搜羅新世代學者探討道教文化的相關論文,這些文章關懷的道教議題相當廣泛,包含方術、神譜、文學、煉丹、文昌信仰、五嶽真形等課題,呈現過去學界較未受關注的道教文化面向,引領讀者深入道教研究的奧旨。

編者介紹

謝世維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東亞語言研究所博士。現任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特聘教授,曾任美國普度大學、加州柏克萊大學訪問學人,研究專長為道教經典、佛道交涉、道教與密教。

方韻慈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現任政大宗教所博士後研究員、臺大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研究專長為中古詩歌、道教仙傳、性別。

目錄

導論
張鵬/秦漢簡所見「禹須臾」與「禹步」新論
李龢書/三清考
方韻慈/婚戀、傳法與療妒:從〈杜蘭香傳記〉看中古入道
李長遠/易圖象數學與宋元之際士人之親道、入道
李忠達/李道純內丹集團的儀式、口傳活動與文本編纂:以《清庵瑩蟾子語錄》為核心
李朝凱/塑造文昌帝君:文昌信仰源起與發展新探
賴思妤/本江戶時代五嶽真形圖的知識人接受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733135
  • 叢書系列:新文豐-宗教(道教)類
  • 規格:平裝 / 359頁 / 15 x 21 x 1.7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B3008 謝世維 真儀遊虛:道教研究的新視域(儀式卷)新文豐

謝世維
真儀遊虛:道教研究的新視域(儀式卷)

內容簡介

臺灣的道教研究有其特色,同時也積極的與國際的道教研究接軌,本書搜羅臺灣新一代的道教學者研究著作。這些學者學門訓練不同,展現出多元多音的研究面貌,豐富過去的道教研究,也標誌了新世代道教研究的特色。本卷為儀式卷,搜羅新世代學者探討道教文化的相關論文,這些文章關懷的道教議題相當廣泛,包含禮斗科儀、靈寶醮儀、宋元法術、廣成儀制、臺灣小法等課題,呈現過去學界較未受關注的道教儀式面向,引領讀者深入道教研究的奧旨。

編者介紹

謝世維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東亞語言研究所博士。現任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特聘教授,曾任美國普度大學、加州柏克萊大學訪問學人,研究專長為道教經典、佛道交涉、道教與密教。

方韻慈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現任政大宗教所博士後研究員、臺大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研究專長為中古詩歌、道教仙傳、性別。

目錄

導論
謝世維/禮斗與告斗的歷史以及近代抄本中的斗科
吳楊/Devoting Filial Piety to Celestial Spirits: The Ritual Patterns of Paternity in the Prehistory of Daoist Lingbao Tradition
高振宏/道教月孛法研究:道經和通俗文學的綜合考察
蔣馥蓁/道教的「受生填還」儀式:以四川《廣成儀制》為中心的考察
Stephen McIver Flanigan 馮思明/Lyric Spells for Immanent Gods: A Historical and Literary Study of the Minor Rite Invocations of Southern Taiwan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733227
  • 叢書系列:新文豐-宗教(道教)類
  • 規格:平裝 / 387頁 / 15 x 21 x 1.9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C2001 汪文聖 華人倫理實踐:理論與實務的交會 政大出版社

汪文聖
華人倫理實踐:理論與實務的交會

內容簡介

如何建立華人倫理實踐?我們看到所收錄的各篇論文有不同的性質:它們歸為理論或實務領域,或為自己田野調查的結果,在內容上直接或間接涉及華人文化性,也直接或間接關聯到敘事的方法,它們對於倫理議題的闡發各有所不同,各篇文章從其各自的關注去揭示華人倫理實踐的涵義。

編者介紹

汪文聖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退休暨兼任教授,德國曼次大學(University of Mainz)哲學博士,曾任哲學系系主任,美國傅爾布萊特訪問學人,專長為現象學(以胡塞爾、海德格、鄂蘭、呂格爾為主)的理論與應用、亞里斯多德哲學等。

目錄

序言:華人倫理實踐如何可能?一次理論與實務、東方與西方的交會 /汪文聖

【理論篇】
在之間:敘說研究/活動中的中介空間 /洪瑞斌、鄧明宇、陳祥美
誰的人生?何種故事?自述生命經驗的倫理思辨 /胡紹嘉
在衰老與成長之間守護「新生」:從鄂蘭的敘事行動反思世代政治 /林淑芬
談中西範例性語言的主體性:從呂格爾的敘事研究來看 /汪文聖
從Klein與Winnicott的客體關係理論探問人我倫理的「第三空間」 /翁士恆
心理/文化療癒做為倫理技藝的社會實踐:人文臨床學觀點 /余安邦

【實務篇】
從敘事案例看臨床倫理的困境 /王心運
生涯作為在世存有之倫理實踐:為我與為他之雙向超越 /劉淑慧
回到大自然的家:從生態心理學談台灣生態人的論述與實踐 /蔡怡佳
臨床照護的不言之教:團體對話教學之實踐 /蔣欣欣
疾病真相溝通倫理實踐的再論:後真相和關係自主取向 /許樹珍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0674057
  • 叢書系列:國學、哲學
  • 規格:精裝 / 316頁 / 15 x 21 x 2.28 cm / 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期刊/專書/會議論文

本中心四個研究群研究員之研究產出,包含期刊論文、專書論文、會議論文等發表已蒐列於CCSHub華人文化研究指引網,請點擊連結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