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數位人文學研究群 – 重要活動

目錄

D群 華人數位人文學研究群

「數位漢學」系列工作坊與專題演講(2021/6-12)

博士級衛易萱所舉辦的「數位漢學」系列活動從不同面向探討傳統人文研究(漢學、哲學、歷史、文學、宗教學等)與數位人文(digital humanities)的可能連結。110年舉辦的四場活動,有工作坊介紹跨國合作成果,如本中心與「馬來西亞興安總會」和「馬來亞大學馬來西亞華人研究中心」合作建了的《馬來西亞興化群賢錄》;跨領域的學術討論,如與本中心「華人思維模式」研究群一起舉辦的「思想觀念與數位人文」工作坊,以及兩場邀請的國內外學者分享數位人文研究與分析工具的「數位漢學專題演講」。由於110年的疫情情形,本系列都是線上活動,因此除了本校的學者、同學,也吸引全台灣,甚至國外的觀眾。

  • 2021/06/01數位漢學工作坊-《馬來西亞興化群賢錄》:從專書到電子網站(發表人陳志銘/國立政治大學;林德順/馬來亞大學)

  • 2021/06/18數位漢學工作坊-思想觀念與數位人文(發表人:鄭文惠/國立政治大學;祝平次/國立清華大學;衛易萱/國立政治大學)

  • 2021/10/29數位漢學專題演講-數位人文研究經驗分享──以明代蘇州藏書家社群網絡分析為例(發表人陳冠至/輔仁大學)

  • 2021/12/01數位漢學專題演講-Visualizing Large-Scale Networks of Textual Alignments and Text Reuses(發表人Jeffrey R. Tharsen/芝加哥大學;與Clovis Gladstone/芝加哥大學)

數位人文平台支援人文社會學科探究與實作教學工作坊(2021/8/3)

本中心與國立政治大學圖書館於8/3合作舉辦數位人文平台支援人文社會學科探究與實作教學工作坊,此工作坊主要探討數位人文平台支援人文社會領域之探究與實作教學模式、適用性與未來發展方向,以及討論高中學生輔以數位人文平台支援探究與實作課程,探討其對於促進學生學習成效、培養問題解決,以及數位思維邏輯的影響,有助於促進數位人文教育的發展。

「DRGPA 2021 第五屆研究記錄亞太墓地」研討會(2021/10/14-16)

本次研討會由國立高雄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亞太語言文化研究中心、國立政治大學華人文化主體性研究中心、國立高雄大學西洋語文學系、國立政治大學亞太時空資訊研究室等單位舉辦。從2011、2015、2017三屆的『研究紀錄台灣墓地研討會(DRGT)』發展至2019年第四屆『研究紀錄亞太墓地研討會(DRGPA)』,研究區域從第一屆(2011)以台灣及澎湖為中心開始,逐步擴展至金門、日本、韓國、華南地區、東南亞、南亞。關注的議題亦涵括更廣:廟宇、墓地與墓碑的保存、記錄、管理;墓碑雕刻、民俗工藝、宗教信仰及殯葬風俗易變、人口遷移及國族身份認同;數位人文技術、田野調查技巧、跨領域的研究方法及理論等等。因此,2021年『第五屆研究記錄亞太墓地研討會(DRGPA2021)』將延續2019年以來擴展的研究區域視野。

東亞古典籍人文數字國際研討會(2021/10/15-16)

本中心與韓國檀國大學漢文教育研究所、臺灣國立臺灣大學數位人文硏究中心、美國亞利桑那大學佛教研究中心、日本關西大學東西學術研究所、中國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研究所、中國北京大學數字人文研究中心等合作舉辦東亞古典籍人文數字國際研討會,並於10/15 ~10/ 16舉行,此研討會專注於古籍文獻的文字處理、教育領域及相關系統等應用,共來自8個國家的52名發表者發表了32篇研究成果,共有270多名聽眾參加。

網址: http://www.han-character.education/ICDHS/index.php/about-us/

華人數位人文學研究群年會:「人物・圖像・空間・觀念:創新鏈結與知識圖譜」國際研討會(2021/12/2)

本會議旨在從「創新鏈結」與「知識圖譜」兩向度,分從人物、圖像、空間、觀念等角度,討論數位平台建置與應用及數位人文研究之重要課題,包括人工智慧自動圖像標註與知識圖譜產生器的發展與數位人文應用、圖像數位檔案的圖層結構與知識圖譜及視覺知識生產、協作製圖與虛擬實境於數位人文之應用⋯⋯等。識圖譜及視覺知識生產、協作製圖與虛擬實境於數位人文之應用⋯⋯等。

華人數位人文學研究群年會:「空間與觀念:數位視野下華人文化主體性研究」工作坊(2020/12/1)

  此活動由本中心D研究群──華人數位人文研究群──舉辦,由該群三個小組──「D1 華人之社會網絡與文化地圖研究小組」、「D2 世界諸宗教傳統比較研究小組」、「D3 華人概念傳播的圖/文探勘研究小組」的研究成員及獎助生發表年度研究成果,分成青年學者發表、中心研究員講座與專題演講三個部份,就數位視野下的華人文化主體性研究進行表述。

  專題演講部份除了中心研究員陳志銘以「政大數位人文平台之發展成果與未來前瞻」為題演講外,還特別邀請國立政治大學經濟系特聘教授陳樹衡和國立台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項潔,分別演講「「巨」而能「聚」:數位社會下人文教育的新面貌與挑戰」、「何為圖書館」。

  中心研究員講座部份則由中心研究員陳志銘、鄭文惠、余清祥、詹進發、林敬智等分別與合作對象共同進行發表,並邀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技術長王祥安、中研院近代史所助研究員陳建守、台北醫學大學醫學資訊研究所副教授蘇家玉、中研院人社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研究副技師廖泫銘擔任與談人。青年學者部份則由獎助生郭韋侖、獎助生陳庭偉及博士級研究員衛易萱進行發表。

華人美學與山水畫工作坊(2020/12/7)

  此工作坊由本中心的華人思維模式研究群與華人數位人文研究群合作舉辦,延續去年舉辦華人美學與山水畫研討會的能量,因疫情緣故,轉而舉辦小型的工作坊。

  在此次工作坊中,除了中心研究員馬愷之與鄭文惠外,還邀請到了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劉宇珍以及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何乏筆進行發表。

台灣佛教史料蒐集與數據庫論壇(2020/10/24)

  本次論壇由本中心的華人倫理實踐研究群與華人數位人文研究群合作舉辦,先由學者分享資料成果,再進行數位人文成果展示,最後則舉辦資料整理數據化與資料庫建置對談及綜合座談會。

  在數位人文成果展示部份,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教授洪振洲以《聖嚴法師文物史料數位典藏建置分享》為題,通過聖嚴法師的文物如著作、影音檔案、索引卡、筆記手稿、隨身日記、信函等進行史料數位典藏建置;中心研究員林敬智則以《華人宗教空間分析:從GIS到3D》為題,舉敦煌石窟為例,講述模擬實境之優點。

  在資料整理數據化與資料庫建置對談的部份,自衍法師認為紙本不便查詢檢索,數位化後雖然方便,但衍生版本校勘的問題,同一文件,網路版本多而紛雜,何者才是公認可接受的版本,則須仰賴校勘學;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系教授侯坤宏則認為各版本的佛教史彙集及訃文的蒐集,對佛教史很有幫助。

數位人文課程 唐牧群:以Gephi進行社會網絡分析與視覺化(2020/11/13)

  本課程為受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數位人文領域學術研習營補助的演講活動之一。

  此次本中心特別邀請國立台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教授暨國立台灣大學圖書館副館長唐牧群就「以Gephi進行社會網絡分析與視覺化」進行演講。

  • 相關場次介紹
    • 109.11.09邵軒磊 文本分析文字探勘與資料庫
    • 109.11.13唐牧群 以Gephi進行社會網絡分析與視覺化

宗教學與數位工具讀書會

  本活動由本中心博士級研究員衛易萱所負責,旨在引導研究生接觸數位人文學的工具、進而學習如何將數位工具納入自己的研究計畫、怎麼確定要分析的資料庫或文獻、選擇合適的數位工具、跟工程師溝通自己想要做的分析以及解釋數位工具輸出的結果。

  本讀書會預計介紹現行常用用的數位人文工具、邀請專家演講,也會請華人文化主體性研究中心的工程師介紹政大圖書館與中心合作開發與發展的數位人文工具。如圖像標誌工具、觀念變遷工具等分析工具。

  • 109.09.03說明會
  • 109.09.24衛易萱 文本探勘DocuSky
  • 109.10.14陳志銘 基於人工智慧與自然語言發展智能數位人文服務
  • 109.11.19洪振洲 如何開展你的數位人文研究
  • 109.12.09高振宏、鄭有容 道教研又與數位人文的相遇